前言

随着2020年我国将数据列为第五大生产要素以来,“数据二十条”、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的制度突破,使得数据要素价值通过确权、评估、交易全链条制度设计充分激活,驱动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那么数据在RWA项目中意味着什么呢?且看本文一一道来。
笔者团队在RWA系列(三)文章中提到了合格RWA底层资产核心要求为权属清晰、现金流稳定,那么底层资产经营数据可上链、可追溯、可验证就是验证现金流真实性的基础。换言之,如果RWA项目中缺乏底层资产的数据支撑,会导致产生诸多风险,具体如下:
1.资产估值与定价风险
如果缺乏生产数据(如设备运行状态、供应链效率)可能导致现金流预测失真。同时在法律合规角度上,若资产价值评估缺乏客观依据,可能被认定为“估值泡沫”,引发监管审查。
2.合规与投资者保护风险
根据反洗钱(AML)与KYC政策,监管机构要求穿透核查资产真实性,数据缺失可能导致合规障碍。以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为例,若无法提供资产运营数据,可能违反证券型代币的“充分披露”义务。
3.市场信任危机风险
在RWA项目中,投资者依赖链上数据验证资产真实性,若生产数据缺失,可能引发对代币“空转”的质疑,导致二级市场流动性大幅降低乃至“枯竭”。
目前全球市场已经发行成功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RWA案例,对底层资产数据存证的情况具体如下:

通过上述表格分析可以看出,“数据是现金流真实性的验证基础”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1.链上数据溯源
RWA要求底层资产的现金流数据通过物联网(IoT)设备等存证技术实时采集,并通过预言机实时更新。例如在蚂蚁数科光伏电站RWA项目案例中,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数据由智能电表自动上传至区块链,形成不可篡改的收益凭证。
2.动态监控与风险预警
RWA底层资产的数据流被持续监控,通过智能合约设置阈值触发预警。例如若充电桩收益连续3天低于预期,系统自动通知投资者并启动应急机制,从而大幅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前干预潜在收益波动的情形。
从表1的RWA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发行主体为上市公司或其关联公司,每个项目的发行金额规模并不大,且融资成本也不低,为什么还是上市公司还是争先恐后地去做首批吃“螃蟹”的人呢?从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上可以窥得真章。境外RWA一级市场的发行直接点燃了境内A股市场投资者的热情,大幅度拉升了上市公司的股价,形成“币股联动”的积极效应。此外,该等发行主体所在行业集中在新能源、供应链金融等具备数据透明度高和完备性强等特点的行业,可以满足RWA底层资产经营数据可上链、可追溯、可验证的要求,数据合规化成本及RWA发行成本均相对较低。
对于没有“币股联动”收益预期/动力或者所处行业的原生数据合规化、体系化成本较高的主体,应当如何开展RWA项目呢?
2024年底,马陆葡萄RWA项目在上海数据交易所亮相,作为内地首个农产品相关的RWA项目引发了广泛关注。该项目的融资主体左岸芯慧(上海)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因此完成1000万元股权融资,专门用于智慧农业领域的信心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其项目流程步骤具体拆分如下:
1.资产确权:合作社将特定地块葡萄的承包权、收益权及地理标志产品的授权使用权益等,通过法律合规审查、区块链存证等多源数据交叉验证确认权属清晰、合法。
2.数据采集与可信存证:通过物联网设备、人工录入、第三方接口等方式采集马陆葡萄种植环境监测、生产流程相关数据,并上链存证,形成“数据-资产”的映射关系。
3.权益拆分:将资产分割为2024份数字产品(每份代表1公斤葡萄的提货券+1次互动空间体验权益)。
4.消费绑定:消费者购买一份数字产品即可获得:
(1)提货权:凭代币兑换实物葡萄(物权凭证);
(2)衍生权益:合作社区“马陆星球”农业互动空间联名活动参与资格(复合权益)。
5.自动化执行:当消费者扫描产品溯源码时,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调取链上种植、质检、物流数据并进行展示。

目前马陆葡萄数字产品投资者除了上述提货权和衍生权益外,没有将葡萄销售利润/分红与数字产品绑定,且在完成实物提货后该份数字产品将被销毁/收回,不具备再流通性,虽然目前市场上普遍认为该项目实质并非典型境外RWA产品,反而更贴近于NFT产品(非同质化数字藏品),但是其为非上市公司发行数字产品乃至后续发行RWA项目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具体如下:
一方面,通过内地数据交易所/文化产品交易所发行数字产品相对典型境外RWA产品而言,具有成本较低且流程较短的显著优势,与此同时,发行内地数字产品的过程可以围绕底层资产系统梳理企业核心生产/服务场景流程的关键节点和数据信息,将企业底层资产核心数据上链存证,形成可追溯、可验证的数据信息,为后续发行RWA项目满足的数据要求提前布局,降低企业数据合规成本,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起步难、门槛高的困境。
另一方面,数字产品的权益设计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包含分红权、实物资产取得权、未来RWA通证的优先认购权,也可以结合特定产品衍生IP进行权益绑定,实现其收藏价值。相较于内地目前针对数字货币相对高压的政策环境,数字产品目前更符合我国数据转型的战略发展规划及数字经济时代“资产数字化”的必然趋势。通过数字产品的所获融资金额也可反哺于企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产品数据可溯源,优化产品供应链管理等。
2025年7月22日,财政部官方媒体“中国财政”刊登的《RDA:数据要素价值化》文章中明确指出:“RDA是RWA的灵魂”。
RDA即真实数据资产(Real Data Assets),系由上海数据交易所在2025年提出的数字金融新范式,具体指由实体资产(如工业设备、不动产)的物理属性或运营活动直接产生,且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如物联网采集、区块链存证)验证其与实体资产一一对应关系的数据产品,其与企业一般可入表的数字资产的主要区别具体如下:

从上表可见,RDA更侧重与实体资产相挂钩,对符合RDA要求的数据,通过发挥其对资产真实性的验证作用(如设备运行数据证明资产状态)及对资产价值的预测作用,可以赋能实体资产的价值评估与风险控制。以新能源RWA项目举例而言,底层资产选取某20MW光伏电站作为试点,通过合规架构搭建确认电站所有权及收益权,在技术手段上选择接入预言机获取实时电价数据,并通过物联网将智能电表、环境传感器、发电量、设备温度等数据至链上,将电站未来20年的发电收益权拆分为10万份代币,通过智能合约在以太坊上发行。同时,通过采集光伏电站相关的实时发电量、设备运维记录、环境参数(光照、温度)电力交易结算数据等运营数据可以通过以下流程封装为RDA:

通过上述举例中可以看出:
(1)企业可将原本沉睡的运营数据进行资产化,转化为可定价、可交易的RDA,开辟新收入来源;
(2)企业可通过RDA数据动态优化RWA管理,提升资产收益与抗风险能力;
(3)企业可在RDA与RWA之间形成“数据验证→资产定价→金融流通”的闭环,为新能源、物流、大宗商品等领域提供可复用的范式。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数据已成为驱动资产价值重构的核心要素。国内“数字产品+消费权益”的发行模式已初步验证了数据资产化的可行性,而RDA通过绑定实体资产运营数据,进一步打通了数据价值与金融场景的闭环。融资企业可通过“实物资产RWA+生产数据RDA”的双重联动效应,多维度释放企业资产价值,通过“数据+资产”的协同效应增强市场信任。
笔者团队将持续关注全球RWA监管政策的最新动向,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持续分析,以期为企业开展RWA保驾护航,敬请关注。
点击查看作者其他文章
融孚观点 | RWA专题系列(一):当我们在谈RWA时,我们谈些什么?
作者| 王紫涵
阙子璇

王紫涵
融孚上海办公室 律师
深耕金融领域,包括但不限于RWA、区块链等Web3.0金融、结构化金融、金融科技等。
曾主办过多个ABS、REITs项目及债券项目,促成多个项目发行落地。同时在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投融资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其擅长为客户投融资提供合规审查、交易结构设计及风险防控等全周期法律支持。
作为融孚区块链与金融业务研究委员会的核心成员之一,致力于区块链与Web3.0领域项目合规发展,助力真实资产价值高效流通。
联系邮箱:zihan.wang@sglaw.cn

阙子璇
融孚上海办公室 律师
深耕于能源与自然资源、ESG、融资并购、建设工程、涉外法律服务等领域。
美国南加州大学法学硕士,曾获巴黎二大商事法 DSU 文凭。曾主办60余起新能源项目融资并购及争议解决事宜(含海上/陆上风电、集中式/分布式光伏、储能、供水、污水处理等),擅长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合规审核、融资开发、建设运营、交易架构设计等全过程法律服务。
作为融孚区块链与金融业务研究委员会的核心成员之一,致力于研究新型融资方式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适配,为企业探索创新融资路径提供前瞻性法律视角,以专业赋能企业境内外布局。
联系邮箱:zixuan.que@sglaw.cn
中文
2025-08-28
王紫涵、阙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