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孚观点 | RWA专题系列(一):当我们在谈RWA时,我们谈些什么?
  • 2025-08-07
  • 王紫涵、阙子璇

08ff8d61777d8ba8650f425e8d2db527.jpg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试想一下如下的资产流动场景:在陆家嘴的写字楼里,一位白领正滑动手机屏幕——她刚通过区块链平台完成了对位于江苏盐城的某个风电项目的1%份额认购。这个装机容量50兆瓦的风电场项目,过去因单笔投资至少千万元,仅对机构投资者/高净值投资者开放,如今通过RWA技术被拆分为120万份链上通证,最小10份起投(约1200元)。

在这位白领的数字钱包里,不仅存着通证凭证,还能实时调取该风电场的核心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该风电场里的32台风机正在以每分钟12转的转速运转,今日发电量已达86万度(足够30万户家庭用电1小时),电费结算单显示国网江苏电力公司刚完成本月首笔500万元回款,同时在物联网传感器传回的画面里,2号风机叶片角度正根据风速自动调节,运维记录显示最近一次检修是上个月28号,设备健康度为99%。

曾经需要层层尽调、多方审查的重资产,如今只需轻点指尖,就能转变为其“新能源合伙人”。




 一、关于RWA及相关概念


上述场景正在通过RWA技术重塑资产流通逻辑。所谓RWA(Real Word Asset 真实世界资产),系指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房地产、新能源项目等非数字实体资产以及与之相关的收益权、合同权益等映射在区块链上使其通证化,变成可拆分的数字资产,凭借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等特点,从而实现真实资产在链上的发行和流转的技术活动。

任何非标准化资产通常都都会面对估值和流通的双重挑战,这里不得不提到在RWA通证化中得到广泛使用的稳定币(Stable coin),一种通过锚定法币、大宗商品或其他资产,实现价格相对稳定的加密货币,相比其他种类的加密货币,其核心特征是“稳定”——可以通过抵押、算法或信任机制,降低加密货币的高波动性,成为加密市场的“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

当RWA通证面对上述估值和流通挑战时,稳定币是如何发挥作用助力RWA应对挑战的呢?

首先,在估值方面,稳定币可以通过“锚定法币”的特性,为RWA通证提供了标准化的计价单位,相当于给“真实货物”贴上了“数字价签”。以截至目前占据大部分稳定币流动市场份额的USDC和USDT为例,其采用抵押形式进行1:1/超额储备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通过独立审计和监管合规/规模流动性及市场信任,确保市场对“1 USDC=1美元/1 USDT≈1美元”的信任。

其次,在流通方面,稳定币作为加密市场的“现金”,可实现RWA通证的7×24小时实时结算,大大提高交易效率,尤其在跨境支付领域中,相对于繁琐、冗长的传统跨境支付交易体系,稳定币支付时间和交易成本更具备明显优势。例如,当投资者想购买某RWA通证(如代币化的新能源风电场项目)时,只需用稳定币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下单,智能合约自动验证资金后,将RWA代币划转至该投资者的钱包,同时将等值的稳定币划转至卖方钱包。整个过程无需中介,结算时间从“天级”缩短至“分钟级”。

当然,考虑到稳定币的合规成本、依赖法定货币信用等相关因素,除了稳定币外,在将现实资产的价值映射到区块链的过程中,RWA还可以根据资产性质、目标场景和监管要求灵活选择价值锚定方式,直接将底层资产本身或者大宗商品(黄金、原油)等权益映射为通证。

综上,在Web3与传统经济加速融合的浪潮中,RWA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它通过区块链通证化技术,把现实资产直接带入链上世界,实现全球流动的效果,具体效果图如下:

                                               83224c702b3fd0734eb18777d8a341bb.png




 二、RWA与传统ABS、REITs的对比分析


同为破解资产流动性困局、依托底层基础资产设立的金融工具,RWA作为Web3市场链接真实世界资产的新兴融资工具,其与传统且已有成熟监管体系的ABS(资产支持证券)及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金融产品的具体对比如下:

c13cb4838db92a5d69e878bce9a5a493.png
238168c06ae9605f945e14ae4d1433f4.png

(表1:RWA与ABS、REITs的对比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成熟的ABS和REITs产品中的结构化分层设计、现金流管理及投资者保护框架等都为RWA通证化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而RWA通过资产数字化构建“链上-链下”的新型可行性,在底层资产端通过SPV持有实现风险隔离,在技术端利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实现可拆分权益,在流通端通过DeFi协议与稳定币的融合实现低成本、自由交易。



 三、当前中国市场主要落地案例简介


(一)代表性RWA项目分类

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成熟,中国及香港地区陆续涌现一批具有代表性的RWA项目,涵盖金融、实物、无形及混合资产等多个领域。根据底层资产属性的不同,笔者团队将目前市场常见的RWA项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0eff1b57833f3b6e05e0c137a8d661d0.png

(表2:常见RWA项目分类)


(二)代表性RWA项目简析

根据底层资产涉及行业的不同,笔者团队梳理了香港地区已公布的一些重点案例,并对其技术路径、合规框架及实践意义进行法律视角下的归纳与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f8e54c5cb110605f64265b78360920d5.png
f5e914aef6b37a9c0a43d099467c198c.png

(表3:香港地区部分已公布RWA重点案例)

在上述已实施的各类RWA通证化项目中,以可再生能源资产(包括分布式光伏电站、充电桩设施等)为底层资产的项目展现出显著优势。这类项目凭借政策扶持力度大、资产可分割性高、符合ESG投资标准等特点,正逐渐成为RWA通证化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市场。具体而言,绿色资产RWA项目主要有以下优势:

(1)监管与政策友好度高:

“双碳”目标驱动下,多部门密集出台政策规范并力推绿色金融发展,市场呈现爆发态势。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7%[1],绿色债券融资工具发行规模增长了33%[2];截至2025年5月23日,国内市场存续ESG公募基金总规模达8242.32亿元[3]。绿色资产通常享有优先政策支持,例如监管沙盒准入、税收优惠激励以及官方绿色认证机制等,此等政策导向增强了项目落地的信心。


(2)资产可分割性与流动性强:

可再生能源资产(例如风电场、光伏电站等)具备物理或权益层面的天然可分割特性,这种特性与链上Token结构天然匹配,为发行不同面额或权益层级的代币提供了便利,从而有效降低了投资门槛,并显著提升了资产的潜在流动性。


(3)数据可集成性与透明度高:

可再生能源项目一般配套智能计量系统(如电表、碳排放监测设备),可实现真实世界数据与链上资产的自动映射与同步,提高了RWA的真实性与可审计性。比如通过IoT设备定期上链发电量,形成与收益绑定的Token,增强了RWA通证的信用基础。


(4)高度契合ESG投资浪潮:

全球机构投资者对ESG合规资产的配置需求持续增长。锚定绿色资产的RWA产品天然具备“绿色”属性,发行吸引力显著。例如,瑞风新能源(00527.HK)于2025年7月发布公告显示,其子公司已与合作方签署协议,将探索基于RWA的碳信用交易模式。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绿色资产上链有望成为RWA的关键应用场景。



 四、当前海内外市场前景与挑战


(一)海内外市场空间前景

全球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将RWA通证化称为“资产管理的第三次革命”,根据BCG预测,2033年全球代币化资产总规模(含稳定币)有望达到18.9万亿美元(按照 2024 年潜在可通证化传统资产规模计,市场渗透率约5%),2025-2033年复合增速达到 53%[4]。

据Redstone披露,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代币化资产(不含稳定币)总市值已超过23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0%,主要得益于更清晰的监管框架及区块链技术的迭代[5]。目前,金融机构和科技平台正在积极推进各类资产的链上转化,包括国债、私募信贷和上市公司股权等核心金融资产。从长远来看,RWA可覆盖的资产类型十分广泛,大宗商品、债券、股权、外汇、房地产及私募债权等均可作为底层资产。据行业测算,这些潜在可代币化资产的总价值约410万亿美元。


(二)政策制度创新驱动大中华区RWA生态演进

截至目前,我国境内RWA的发展长期面临多重制度约束。由于我国在虚拟货币监管、反洗钱机制、外汇管理制度及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等领域的合规要求,客观上限制了相关项目的规模化发展。同时,境内尚未建立专门针对RWA通证化发行与交易的监管框架,监管态度亦尚未明朗,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境内RWA通证化发展速率仍较为缓慢。

但自2022年末起,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数字资产监管领域实现突破性转型,有着一系列的亮眼表现。香港作为大中华地区RWA通证化的先行者,随着《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稳定币条例》等重要里程碑事件的推动,正逐渐成为数字资产领域中的全球创新中心。

275ed4c9374483eb7a2e553fd01ce523.png

(图[1] 2:香港特别行政区数字资产监管领域重要里程碑事件)

上述监管政策的发展为内地企业开辟了重要合规路径。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中国企业正在尝试通过RWA将境内资产和境外资本进行有效连接。特别是在新能源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域,RWA既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优质的中国资产选择,也促进了国内RWA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融合。这一机制将持续扩大中国数字资产的全球影响力。



 五、结  语


截至目前的RWA通证化实践,呈现出鲜明的多维复合性特征,一方面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其合规架构设计必须统筹法律确权、财务模型验证、跨境税务筹划及技术标准融合等关键环节,对项目合规性与风险把控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后续,笔者团队将通过系列文章,从监管演进脉络、行业发展历程到典型案例剖析等维度,系统梳理RWA实践中的相关问题,以供各位读者探讨。




[1]《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9日,第02版。

[2]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2025年03月31日,载于新浪财经网,<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bond/market/2025-03-31/doc-inerpuqs1181138.shtml>(2025年8月4日访问)。

[3]证券时报网,2025年5月27日,<https://stcn.com/article/detail/1846550.html>(2025年8月4日访问)。

[4]招银国际:《招银国际环球市场 | 睿智投资 | 行业研究》,2025年7月18日,<https://www.cmbi.com.hk/upload/202507/20250723961908.pdf>(2025年8月3日访问)

[5]同上。


王紫涵

融孚上海办公室 律师

深耕金融领域,包括但不限于RWA、区块链等Web3.0金融、结构化金融、金融科技等。

曾主办过多个ABS、REITs项目及债券项目,促成多个项目发行落地。同时在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投融资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其擅长为客户投融资提供合规审查、交易结构设计及风险防控等全周期法律支持。

作为融孚区块链与金融业务研究委员会的核心成员之一,致力于区块链与Web3.0领域项目合规发展,助力真实资产价值高效流通。

联系邮箱:zihan.wang@sglaw.cn


阙子璇

融孚上海办公室 律师

深耕于能源与自然资源、ESG、融资并购、建设工程、涉外法律服务等领域。

美国南加州大学法学硕士,曾获巴黎二大商事法 DSU 文凭。曾主办60余起新能源项目融资并购及争议解决事宜(含海上/陆上风电、集中式/分布式光伏、储能、供水、污水处理等),擅长为新能源企业提供合规审核、融资开发、建设运营、交易架构设计等全过程法律服务。

作为融孚区块链与金融业务研究委员会的核心成员之一,致力于研究新型融资方式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适配,为企业探索创新融资路径提供前瞻性法律视角,以专业赋能企业境内外布局。

联系邮箱:zixuan.que@sglaw.cn




版权所有 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2010 沪ICP备10203098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