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程视界”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融资租赁”之痛
  • 2019-08-08
  • 杜哲锋

以下文章来源于医疗懂事圈 ,作者杜哲锋律师团队


一、医疗机构设备融资租赁是如何兴起的?


远程视界在两年前还是医疗行业的巨星,曾号称一年营收60个亿,净利润6亿元,B轮融资了8.8个亿,并且在两年内累计融资超过10亿,但是2017年开始发生资金断裂,因模式创新形成的独角兽的地位一下崩塌,上千家与此合作的医院,还多为县级层级的医院纷纷被融资租赁公司起诉,目前审判结果基本都是医院败诉,牵扯租金高达30亿。


原来看起来最受益的医院,成为了最无助的“受害者”,投资方也被完全套住,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让医院置于如此被动的地位?融资租赁公司如何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的呢?


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兴起,各类医疗机构像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冒出。医疗设备是设立医疗机构的必要配置,也是宣传推广的亮点。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一般会在设备投资上比拼公立医院,以此来凸显其服务优势。但医疗设备的价格动则数十万,甚至百万千万,无论对于公立还是民营医疗机构都算是重大投资,资金来源以及投资风险都是让医院投资者、管理者头疼的事情。


通过融资租赁解决设备投资问题成为了医疗机构的最佳选择。


除此之外,医技人员的招聘也是让医院管理者的痛点。目前市场上的从业者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医疗机构增长的速度;培养一个有价值的医技人员至少需要10年以上,时间跨度太长;招聘成功后也有可能因为业务开展不顺、病源不足、收入不能保证需求导致人员流动。医疗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检查、诊断、治疗这是一个流水线作业,缺一不可。所以各个医院对医技人员都是求贤若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组合出现在视野中,看起来彻底解决了所有医院管理者的痛点,但其中的风险却不可忽略。


二、为何远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开始风靡?


远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组合指的是设备厂商、医疗机构、第三方远程技术支持公司三方达成协议,由设备方提供设备,技术公司负责医技人员招聘或远程技术支持,同时负责设备维护,甚至承担市场推广服务,医院只需要提供合适场地及基本能源保障即可。


这解决了医院设备投资,设备维护,设备运营,人员管理,市场推广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个模式不仅提升了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最让医院管理者兴奋的是好像只要坐着分钱就可以了。合作期满后还能取得设备的所有权,这实在是难以拒绝的一种合作模式。


三、从裁判数据看“远程医疗+融资租赁”之痛


(一)检索时间与流程


案例来源:Alpha案例库

案由:融资租赁合同纠纷

检索条件:

审理程序:一审

文书类型:判决

全文:门诊、 医院、 护理院、 诊所

案件数量:282件

数据采集时间:2019年8月5日


(二)检索结果可视化


本次检索获取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2019年8月5日前共282篇裁判文书。


1、整体情况分析


微信图片_20191210144830_副本.png


从上方的年份分布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例数量的变化趋势:从2014年开始,案件数量一直在上升,直到2018年的120件。特别17-18年翻了两番,集中爆发。


2、地域分布情况分析


微信图片_20191210144833_副本.png

从地域分布来看,当前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例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分别占比31.56%、18.44%、12.41%。其中上海市的案件量最多,达到89件,因此上海市是最为集中的发生地。

(此处显示该条件下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


3、标的额可视化分析


微信图片_20191210144836_副本.png


通过对标的额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标的额为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案件数量最多,有96件,50万元以下的案件有50件,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案件有42件,50万元至100万元的案件有31件,1千万元至2千万元的案件有26件。医疗融资租赁的案件呈现高标的额的显著特征。


远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模式没有问题,但为何频频爆雷呢?那问题出在哪呢?在我看来,还是在于合同风险管控。


合同风险管控应该从交易对象选择、合作洽谈、签约、履行几个关键阶段进行审查。


四、医疗机构设备融资租赁风险控制核心要点


交易对象筛选是一个真正的技术活,不仅需要律师专业性的尽职调查能力,也需要对商业社会具有特有敏感性,从交易对象的高管与股东身份、设立时间、认缴与实缴资本额、市场美誉度、民商事诉讼、行政及刑事处罚涉及情况等多方面多维度进行分析判断,筛选出诚信度高,履约能力强的交易对象。


洽谈过程中应该分析合作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如果收益过高,或者权利与义务明显不对等,违反商业交易惯例的,一定要高度警惕交易陷阱。对于新型合作模式必须要从合法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聘请专业律师从严审查。


签约时应对合同主体,授权代表的合法性真实性,签约地,纠纷管辖地,纠纷解决方式(诉讼或仲裁)等方面审查。


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对设备的数量、所有权归属、交付时间、质量验收、设备的维护管理业务、资金给付对象、给付时间、逾期情况等详细了解,进行动态管控,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必要时委托专业律师提出合同变更、解除、终止,并依法索赔。


资本如何真的助力医疗投资,在法律合规中,相信一定会更稳更持久。



版权所有 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2010 沪ICP备10203098号

关注我们